水污染防治計劃將出臺 或將迎來2萬億元投資計劃
環保問題備受關注。國務院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農村環境整治行動計劃》即將陸續出臺。伴隨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制定和啟動,中國即將迎來一個預計2萬億元的投資計劃。環保產業屬于典型的政策驅動型產業,政策導向將直接影響整個產業未來走向。
市場苗頭初現
自去年以來,國內水環境領域政策頻出。2012年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從國家層面敦促各省(區、市)完成用水總量、用水效率和功能區限值納污控制指標分解確認工作。
同年4月,國務院批復了《重點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15)》,提出了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提高工業污染防治水平、系統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等多項任務。今年7月1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促進信息消費,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其公司逐漸把業務重心從過去的地產景觀水系生態構建,轉移到市政工程、國家重點流域的水生態修復項目上來。最近幾年,上海太和水環境先后完成上海世博后灘濕地公園、上海段浦和、圓明園等水體生態修復和水質凈化工程。
桑德環境環境事業部總經理蔡紅告訴記者,目前市場苗頭已經出來,水污染治理的需求逐漸增多。“我們也接觸到一些需求,前期主要是協助地方政府做規劃,但具體的實施,還要等市場成熟才能做。”蔡紅表示。
“解決不了資金問題,政策就僅是一句空話;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法律法規,也沒有正兒八經去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企業立項就缺乏依據;治理過程中的監管,治理完成后的驗收,還是一片空白。”蔡紅說。
從配角走向主角
據了解,市政水務合計市場空間近萬億元,石化等六大行業廢水處理投資需求1178億元,煤化工行業景氣提升帶動水處理需求約249億元。
農村環境整治將主要針對飲用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垃圾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及耕地污染治理等五個領域,連片整治模式有望得到大力推進。預計農村污水、垃圾、畜禽養殖市場空間分別為521億元、767億元和1320億元,保守估算耕地治理投資需求也達到4800億元。
“雖然我們總在說環保產業的春天來了,但是當下,這個話題比以往顯得更加應景。”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我國環保產業正處于非常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期。
趙英民解釋說,“擴內需、穩增長、調結構、提質量”的經濟工作總體要求,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環保產業作為國家著力培育和發展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被列入了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領域。環保產業的作用,也“升級”為拉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從“配角”走向“主角”。
環保產業市場環境仍不佳
不過,盡管國家對環保產業空前重視,一些環保服務業企業仍然感到“不適”。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在論壇上反映,目前“與環保產業相關的政策還有很多欠缺”,有些稅務政策,恰恰對環保產業起到了抑制作用。他舉例說,過去政府建的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是不征收土地稅和房產稅的。但公用事業市場化之后,原來沒有的稅,現在全有了。
“地方的水廠本身規模就不是很大,微利的。稅收部分占了總收入的5%~10%,壓力很大。”文一波說,另外,在稅收政策方面,環保行業和企業沒有專門的優惠政策,“我們只能往高新技術企業方面靠”。文一波認為,環保產業既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拉動內需的產業,僅僅“三免三減”是不夠的,最好能按15%的比例計征稅收。
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說,國家發改委在起草”十二五“產業發展規劃時,環境商會曾建議參照醫院、學校等公用事業的征稅辦法,對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免征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這是最實惠的一項政策。
(部分內容源自網絡,編輯:xiao)
2013.9.23
- 上一篇:膜法海水淡化技術的應用與進展
- 下一篇:手機芯片今年將達667億美元 年增14.4%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