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
國外自來水可直飲的原因
歐洲人直飲自來水
在歐洲人眼里,自來水就是可以直接喝的水,并且,不管是自來水還是瓶裝水,歐洲的飲用水標準都是統一的。
歐盟出臺的《飲用水水質指令》是歐洲各國制訂本國水質標準的主要依據。指令明確要求所有歐盟國家對水處理過程使用的材料和化學品建立審批制度,對水質監測指標和頻率提出指導意見。
歐洲各國大都依此出臺自己的國家飲用水技術標準,有的比歐盟標準還高。
日本水龍頭一開就喝,要求喝一輩子也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壞處
相信許多人曾經在日劇中看到,主角早上起來后帥氣的直接在廚房將水龍頭轉開,生飲自來水的畫面。這樣的情景不禁讓我們懷疑,日本的水真的可以直接生飲嗎?自來水在日文稱為「水道水(すいどうすい)」,也就是從下水道來的水。水道水與井水在日本又稱為「飲料水(いんりょうすい)」,也就是可供應人飲用的水。
但鮮少人知道的是,日本的自來水法有許多嚴厲的規范及規定,成為人民使用的自來水,需經由許多程序及檢驗。日本水道法(自來水法)規定水道水的水質基準,是由以下兩樣觀點為準則所延伸:喝一輩子也不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壞處;除了提供人民飲用及洗滌,味道及顏色上不帶來任何影響。在如此信念堅強的法規下,也難怪日本的自來水能夠生飲。
因海嘯而導致核能物質外流的福島縣及宮城縣,當地居民對核能留下的陰影,至今仍無法生飲自來水的雖不占少數,但根據政府及縣市自治機關的定期檢查結果,兩地的水都十分安定、未曾檢測出放射線物質的碘及銫。
而日本國內又有哪里些城市的自來水特別好喝?北海道、栃木縣、群馬縣、富山縣、石川縣、愛知縣、山梨縣、熊本縣、鹿兒島縣等,這些城市的涌泉處及河川、地下水都曾被評為「名水」。被評為名水的城市,地下水尤其干凈,因此做出來的酒也都深受歡迎。
像熊本,為維護自來水質的干凈及衛生,熊本縣的地方建筑及景觀法規定在部分市區內不能興建高度超過10公尺的建物。因為越高的建筑物需要越深的地基,因此為了保護地下水質也維持市容,高層大樓建筑在熊本是很少見的。
為確保水質,日本橫濱市三大自來水廠之一的西谷凈水廠除了每天都進行檢查外,還在透明的水槽里用自來水養殖鳉魚。這是一種2厘米左右長的小魚,一旦水質出現問題就會死亡,因此便于實時、直觀地檢測水質是否安全。
在日本,污染飲用水是《刑法》規定的犯罪類型之一。污染自來水和水源的行為,屬于“污染水道罪”,可判處6個月以上7年以下徒刑。向自來水混入毒物和其他有害健康的物質,則判處2年以上有期徒刑;導致人死亡的,判處死刑、無期或5年以上徒刑。
新加坡:“誰污染,誰付費”安裝傳感器監控水質
新加坡是全球主要煉油中心之一,西部的裕廊島工業區聚集著一些世界級的大型煉化企業。如此大規模的煉化工業園區,不可避免地會排放大量工業廢水。然而,新加坡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通過嚴格立法、嚴格執法,基本保證了排入公共污水管網的工業污水符合相應標準。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藍偉光說,新加坡處理廢水污染的原則不是“誰污染,誰治理”,而是“誰污染,誰付費”。
“誰污染,誰付費”的前提,是制定出嚴格的法律。例如,依照《污水排水法》第294章、《污水排水(工業廢水)條例》等,排入公共下水道的工業廢水必須不超過45攝氏度、pH值必須不低于6并且不高于9。這些法律還對工業廢水中特殊物質的含量、金屬的含量進行了細致規定。同時,嚴格規定廢水中不得含有電石、汽油及其他易燃物質。對于超標情況,新加坡公共事業局專門制定了詳細的稅收細則。
同時,新加坡以強有力的執法,確保違法成本高昂。公共事業局就是監管者之一,它不參與環保治理相關業務,只負責監管企業排出的污水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不達標的企業將被高額罰款甚至關停。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一項名為“新加坡無線水哨兵”的供水網絡遠程監測項目于2009年發起,在供水管道內安裝傳感器,以便在管道爆裂或水質受污染時能及時作出反應。這些傳感器還能計算水中酸堿度,并間接反映水質導電指數。公用事業局還打算利用傳感器系統分析用水規律。據悉,每個傳感器造價為1萬新元,可24小時運轉,記錄下的數據將傳往公用事業局中央控制室。
德國:自來水公司每周做1.5萬次實驗
在德國,飲用水是作為食品來進行控制和檢測的。要求自來水衛生標準達到“嬰兒可以直接飲用”的水平。德國《飲用水條例》對于飲用水的標準做了明確而嚴格的規定,并且這一條例還在被不斷地加強與完善。德國所有自來水管中流出的水都必須符合飲用水標準。這里對于飲用水標準的規定比對礦泉水還要全面。
柏林自來水公司媒體部負責人斯特芬˙納茨說:“良好的污水凈化、城區和水源保護區的預防措施,還有通過網絡技術由實驗室監測的完整管道網絡,是保證自來水質量的三大支柱。”
除了水的質量標準,《飲用水條例》還對水質檢測有嚴格的規定。其中,地表水、地下水、水廠水質處理環節、自來水管網以及用戶的水龍頭都被這一高密度采樣網絡所涵蓋。水質檢測由自來水公司負責執行,地區的健康部門負責監督。柏林自來水公司的實驗室每周會做超過1.5萬次實驗,確保飲用水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
同時,德國規定不管新房子還是老房子,自來水管道都要使用不銹鋼等耐腐蝕材質,禁止使用鉛水管。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水質監測不是一天一次,而是一小時一次,以防止自來水在運輸過程中遭到污染。在柏林,為防止合格的飲用水在建筑內最后幾米的運輸中受到污染,自2001年起,房屋的所有者也被列入供水方。難怪德國專家說,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像自來水一樣受到如此嚴格和高頻率的品質管控。
美國:從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能夠直接飲用,比瓶裝水更好喝
美國對自來水定有標準,要求從水龍頭流出來的自來水能夠直接飲用。早在1974年,美國國會就通過了《安全飲用水法》,明確規定保護國家公共飲用水的供應及源頭,由美國環保署及各州環保署一起執行。該法律于1986年和1996年進行修改,要求采取很多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河流、湖泊、水庫、泉水和地下水水源。
根據《飲用水安全法》及其修正案的規定,凡是向公眾提供自來水的公司,必須接受環境保護署監管,并向環保署報告有關水質的情況,特別是水質下降或遭到破壞的情況;同時還必須在每年的7月1日之前,向用戶發布年度水質報告,詳細說明本公司提供的水質、水源的安全飲用情況,讓用戶了解自己使用的自來水的質量,做到公開透明。為了節省紙張,將會在網上公告,而不向每戶寄送報告文本,不過如果用戶有需要,只要向公司要求,還是可以個別寄送報告文本的。
自來水的質量,牽涉到水源保護、水廠生產、供水管道維護等方面,其中,水源保護是十分重要的上流環節,而水源保護與環境保護有著直接的聯系。美國國會早在1974年就通過了《飲用水安全法》,從某種角度看,這個法規對環境保護也是有著極大促進作用的。
美國各大飲水組織都不推崇瓶裝水,相反,這些組織還立場一致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抵制瓶裝水運動”。美國環境工作促進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美國市場上45%的瓶裝水水源并非如廣告所說,來自自然泉水或純凈水,其實是凈化后的城市用水或者干脆就是自來水。他們曾對美國前10名最好品牌的瓶裝水進行測試,結果發現了200多種污染物。此外,大量的塑料瓶對環境產生很大影響,所以提倡環保和節約的人也加入了“抵制瓶裝水運動”。
對于中國來說,全面審視國內水安全問題,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進行系統性整改,是一項緊急而長期的任務。供水行業的諸多問題,也亟待解決,在水源地保護、水質監控、管網改造、系統控制、環境監管、法律完善、第三方檢測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間。
- 上一篇:污水處理設備中絮凝劑的用量多少?
- 下一篇:中水回用是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
相關閱讀